欢迎访问中共深圳市委党校(深圳行政学院)!
校院新闻

首页 > 市委党校 > 新闻动态 > 校院新闻

我校举办第七期《特区实践与理论》重点栏目工作坊活动

日期: 2018-06-29 11:43:00 来源: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字号:【

    (本网讯)6月27日,我校举办第七期《特区实践与理论》重点栏目工作坊活动,专题研讨“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深圳未来”。本次活动由《特区实践与理论》杂志社、科研处联合主办,我校常务副校长郑秀玉参加活动并致辞,副院长谭刚、副校长李会、校委委员袁晓江和来自南方大学的教授、博士乐正,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副主席、高级建筑师张宇星作了主题发言,科研处负责人、政治经济学教研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、杂志社、科研处相关工作人员近20人参加了活动。

    工作坊活动由《特区实践与理论》杂志社总编辑孟伟教授主持。

    谭刚以“不忘特区改革开放初心,牢记新时代特区的使命担当”为题首先作了发言。他说,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深圳有三个“最”:改革开放时间最早、影响最大、建设最好,认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作,深圳创造了中国奇迹和世界奇迹。这样的评价非常完整、非常全面、非常精确,对深圳是一种肯定、鼓舞和鞭策。谭刚还从经济总量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、创新的角度三个方面对总书记的评价进行了解读,他认为深圳特区的初心是改革、开放、创新,深圳未来的发展应该继续高举改革大旗,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,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,继续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,当好排头兵和领头羊,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复制更多、更好的先行经验和有效的做法。

    张宇星说,深圳已经是国际话题,我们要重新建构一套全新的系统,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深圳的未来与发展。关于深圳怎样从经济特区转型为国际化大都市,张宇星认为,深圳所有的经验都应该从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一体化进行研究,而不应该进行割裂化研究,未来的深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深圳创新度很高,但同样存在许多危机,包括城市转型、如何抓住新机遇等。我们不缺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与成就,我们缺的是对深圳40年的批判,在什么节点哪些事情做对了,哪些事情没有做对。我们要站在全球看深圳,也要站在深圳看全球的发展。

    乐正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,一是特区创新的深圳模式,二是现代都市文明发展的深圳模式,三是党建创新的深圳模式。全世界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、了解高科技创新,全国要了解党建创新,深圳都有新的成就与探索。深圳有着世界声音和世界眼光,深圳人的特点是视野开阔和全球化的管理,我们也应该用全球的视野看待深圳的未来与发展。

    袁晓江认为,我们一方面要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与教训,另一方面也要谋划深圳未来的发展。“深圳是国家的特区”、 “深圳是全国的深圳”,深圳有它特殊的使命与担当,深圳特区不像现在的开发区、保税区,它是为国家的发展探索,是为国家服务的,所以深圳特区必须一直办下去。袁晓江还对深圳的经验是什么、哪些经验是可以复制的、目前深圳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谈了看法和意见。

    李会列举了一系列丰富的数据,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。他从宏观的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增长,解读了中国经济取得飞跃成就的原因,并对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、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、深圳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,认为要做好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,继续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,在新时代作出新作为。

    政治经济学教研部负责人、科研处负责人分别围绕主题、结合研究领域发表观点与看法。

    最后,郑秀玉作了总结讲话。她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这是一场高端、高水平的研讨会,专家学者们的发言有水平、有深度、有启发、有价值,让人获益匪浅。希望更多的老师参加到工作坊活动中来,在校园内营造学术研讨、积极思考的氛围,通过研讨的方式聚焦热点难点问题,形成有价值的研讨成果,不断提高我校的科研咨政水平。

W020210323529916070167.jpg

 

(图 刘鑫宇 摄)

德铭
手机版

copyright®2025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深圳行政学院 | 版权所有 粤ICP备:050106979